关注 金鼎学社 公众号,免费领取AI赚钱指南,添加客服微信:qiniu1001 备注:7474!
中南海的西北角坐落着一座幽静美丽的老式四合院,院子里有几株海棠花,每当初夏时节海棠盛开,小院子里就一片生机盎然。假如时间有记忆,它会记得曾经有一对住在这里的夫妻,常常结伴在这里休憩赏花。如果海棠会说话,它会告诉你这对夫妻是周恩来和邓颖超。

01
1919年,在天津女师就读的邓颖超和同学一起去南开大学参加五四运动的宣讲。
一个衣衫整洁的年轻人在她演讲完走了过来,笑着对她们说:“你讲的真好,”然后又自我介绍:“我叫周恩来,以前是南开的学生,现在在报社当记者。”
邓颖超心想,原来他就是周恩来,公认的南开最优秀的毕业生,南开校长称他有宰辅之才,不但免了他的学费,还想要招他做女婿。
旁边的女同学纷纷起哄:“周先生,我们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了,我们看过你演的文明戏。”
听了这话周恩来有些尴尬,原来南开学校是没有女学生的,所以好多女性角色都是男生反串,由于周恩来容貌俊秀,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在他身上,
而恰巧邓颖超就读的女子师范没有男生,所以邓颖超经常需要客串男性角色。
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后来他们常开玩笑说周恩来是“鸾”,邓颖超是“凤”。凤是雄鸟,鸾是雌鸟,两个人是一对鸾凤颠倒的爱人。

02
两人相识之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1920年底,周恩来和其他几位爱国学生一起赴法勤工俭学。邓颖超心里十分不舍,临别之际亲手给他织了一件毛衣,并在上面绣上了自己的名字和祝福。
豆蔻之年的爱情还很朦胧,她知道周围的同学中很多人喜欢追求过周恩来,但周恩来全都拒绝了。而赴法留学中有一个叫张若名的漂亮女生,别人都说周恩来和张若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看着渐行渐远的轮船,邓颖超怅然若失,她不理解周恩来的不婚主义,只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上花轿,然后结婚生子。
来到欧洲的周恩来时不时有信寄回国来,有认识的朋友给邓颖超带来周恩来的消息,说周恩来和张若名恋爱了,但是后来又分开了。
1923年,周恩来忽然写信给邓颖超,希望能够有机会追求她。邓颖超拿到信一时手足无措,周恩来没有等到回音,又陆陆续续给邓颖超写了一百多封信,邓颖超终于同意了他的追求。
一直到1925年,组织上安排邓颖超去广州,两人才又见面。
邓颖超到达广州那天,在黄埔任职的周恩来有会议没法去码头接船,她只好自己想尽办法找到了周恩来的住处。
不久后,两个人结了婚,当天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是在熟识朋友的小聚下做了见证。

03
婚后不久,邓颖超发现自己怀了孕,为了不影响工作放弃了这个孩子。第二次怀孕由于难产,孩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两个人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是他们心中永久的遗憾。
当时的中国战火纷飞,两个人因此一直聚少离多,只能通过信件相互的问候一下。一封家书,就足以给人心里送去无限安慰。
建国后有一次周恩来无意间看到了西花厅里的海棠花,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于是就定居在了西花厅。每当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人常常坐在树下赏花聊天。
有一年海棠花开的时候,周恩来代表国家在万隆开会。邓颖超就摘了一朵花夹在信里寄了过去,这件事后来被传为美谈。

他们两个人不只是伴侣,是爱人,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毛主席考虑到邓颖超的资历和杰出的贡献,由中央提议给邓颖超副国级职位和待遇,周恩来一向服从中央的安排,只有这一次,他把这个调令压了下来。
邓颖超知道了这件事后非但没有闹着要说法,反而对丈夫的决定非常赞同。她说丈夫一心为公,自己作为他的爱人,理当避嫌。
1976年,周恩来去世,悲痛万分的邓颖超遵照遗嘱把丈夫的骨灰撒到了他热爱的祖国大地上。
1988年,又是一年海棠盛开,她睹物思人,写下了散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字里行间都是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理想的坚持,感动了所有人。

诗人舒婷曾经说过: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也正是如此,爱就要站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感同身受、一起爱这个世界。如今又快要到海棠花开的季节了,也许那些花儿也在盼望着有一天那对熟悉的身影再一次推门而入,坐在花树下聊起远方发生的好的或不好的事情,而它就在旁边悄悄地盛开,默默的不说话。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07474.com/4418.html